▌預約看診
 

週二~週五:下午14:00 - 晚上20:00
週六:上午10:00 - 下午18:00

   
  ▌聯繫我們
 

105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20號3F-4
(入口在新中街)

  TEL:( 02 ) 2762-2862
  FAX:( 02 ) 2756-2372
  adcco@adcco.com.tw
   
  ▌本站正進行改版中,
     歡迎至「舊版網站」瀏覽更多內容。

 

 

 

 

 

 
   
 
 
家長的配合,是成功保持孩子口腔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健康無價,蛀牙是台灣孩子最普遍受害的疾病之一。
除了專業的治療外,積極的預防是不可或缺的。
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讓孩子一生受用不盡。家長的責任 刷牙 牙線
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讓孩子吃的高興,也吃的健康。睡前不吃 睡中不餵 集中原則 有效管理
溝隙封填劑﹔是目前對於咬合面及溝隙蛀牙最先進、保守、有效的預防技術。
氟化物﹔是大自然給人類牙齒最好的禮物,幫您輕鬆預防蛀牙。含氟牙膏 塗氟 氟片 漱口水
 
     
 

▌清潔的感覺真好-牙齒保健要從嬰兒做起


很小的寶寶產生嚴重的蛀牙,和頻繁的餵食有絕對的關係。這種情形,不僅對小孩的口腔發育及健康有重大的影響,進行治療也常需花費數萬元以上。

「乾淨清潔的口腔感覺」這是每位兒童牙科醫師希望讓嬰兒體驗享受的經驗。最新趨勢建議母親應在餵食後,用濕紗布或毛巾來擦拭嬰兒的口腔。由美國IOWA大學所作的研究也發現,這樣做不只可以減少嬰兒口中細菌的數量,也可以讓長牙的過程更舒適順利。這種技巧讓嬰兒在早期就建立良好的口腔習慣。當一般常稱最煩人的二歲到來時,孩子也較不會排斥父母為他們作口腔清潔的工作。

長牙是嬰兒口腔保健的里程碑
長牙是否會疼痛或有其他症狀呢?大部分的學者均認為長牙的症候應是微不足道的,但臨床上有時也會發現,有些孩子在長牙的時候,會變得易鬧、流口水,甚至有點發燒、流鼻水、拉肚子,或覺得長牙處疼痛。目前可確定的一點是。不清潔的口腔,尤其是「牙菌斑」無疑會加重上述的一些刺激。牙菌斑是細菌與口中食物成分作用形成,黏在牙齒或牙床上面的膜狀物,其內細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刺激牙肉會造成發炎甚至牙周病,分泌的酸性則會齲蝕堅固的牙齒,使用溼布或軟毛的牙刷來將嬰兒的口腔好好清乾淨,可以大大減少牙菌斑在牙肉上積存。此外,長牙期間給予較冷涼的東西,或用冰包在毛巾中來敷用,也有助減輕寶寶的不舒服;有較持久的發燒時,應請兒童牙科醫師作其他的檢查。
長牙是嬰兒口腔保健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方面顯示,準備開始的斷奶時機來臨;另一方面表示,清潔牙齒的工作更加重要,且應隨著牙齒向後面萌出,清潔的方式也由濕紗布擦拭逐漸換成小牙刷來進行。當牙齒長的更多或後面的牙齒靠在一起時,更應讓兒童牙科醫師教你,如何為孩子使用牙線,清潔牙刷所清潔不到的牙齒間隙,孩子應再年幼時,就養成他每天刷牙數次的習慣,在睡前父母用軟毛牙刷及少量含氟牙膏為孩子刷牙,是一天中口腔清潔最重要的時機。尤其是上班族的家長為了上班或孩子上學,時間經常緊迫,可以在早餐後較快的刷,而在晚上時間充裕時,徹底的刷一次並使用牙線。蛀牙與頻繁餵食有絕對關係。
父母應在一歲前或第一顆牙萌出後6個月內,帶寶寶去看牙醫師。事實上,第一次接觸主要是針對父母而非寶寶,因為牙醫師可以指導你,如何將寶寶口中的牙菌斑去除,以免將來造成牙周病或蛀牙。牙醫師也可以檢查寶寶的口腔,看看是否有BBTD(Baby bottle tooth decay)奶瓶型齲齒症狀,這種嚴重的蛀牙情形,不只對小孩的口腔發育及健康有重大的影響,進行治療也須花費數萬元以上,對孩子及家庭都是一項負擔。
很小的寶寶會產生嚴重的蛀牙,和頻繁的餵食有絕對的關係,常見的情形是:父母允許孩子整天都在進食,奶瓶使用過於氾濫,睡覺含著睡,或當安撫作用-即任何時間寶寶覺得不安或肌餓時,即以奶瓶餵食或在午睡或睡前讓他邊喝邊睡等等。產生嚴重蛀牙的原因就是長時間高頻率的餵食,使牙齒清潔的時間相對減少,另外,睡眠時寶寶喝到口中的牛奶或果汁等,並未全部吞下去,而是留在口中,尤其上顎牙齒的後面,浸泡牙齒達數小時之久自然形成蛀牙。如果寶寶在睡前需要用奶瓶,其中只能放溫開水。基本上,父母並不必完全禁止孩子吃甜食,但最好的時機是安排在餐後食用。跟據美國牙醫學會的建議,不論對大人或小孩最不好的零食,就是在正餐之間單獨使用的零食,有些點心是較不會蛀牙的,例如:包子、水果、等等。有些小孩整天喝天然果汁,這代表他們的牙齒整天都泡在糖水中,因為100﹪天然不加糖的果汁,也是含有許多天然的糖,必須留意。

適量氟化物可預防蛀牙
飲水中加適量的氟化物是目前最有效預防蛀牙的方法,也是在歐美最被廣泛採用的公共衛生措施,可惜國內因為種種因素尚未實施飲水加氟的計畫,但可以請教牙科醫師如何使用其它的氟化物來保護您的孩子的牙齒。常用的有局部塗氟,含氟牙膏及氟補充劑等等,均應由牙醫師依每個小孩不同的情形作不同的建議。
咬合面的蛀牙是蛀牙最常發生的地方,但是目前牙科材料學及技術相當進步,可用樹脂將咬合面天生的凹溝填平,如果使用得當,可以百分之百防止咬合面的蛀牙,而且這個方法對牙齒本身的齒質無甚麼破壞,是一種最保守最預防取向的一個措施。兒童牙科(或稱小兒牙科)醫師是牙齒的小兒科醫師。這個專科是在一般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後,再經至少兩年的訓練,針對小孩口腔,牙齒的生長,發育等等獨特進行探討。此外,為了克服一般孩子看牙的恐懼感,兒童牙科醫師也對各年齡孩子的心理與行為有所瞭解,更進一步利用心理學的一些技巧,來幫助引導孩子主動自發接受牙科口腔的治療。中華民國牙科醫學會即將在今年六月成立,集合學有專長的牙科醫師及對促進兒童口腔保健有共識的人,希望共同來推動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口腔完善的照顧。

從生活中保健寶寶牙齒
保持小孩牙齒健康,下面是兒童牙科醫師的建議:

  1. 在一歲之前或第一顆乳牙萌出後,每年兩次帶小孩去看牙醫師。很小的小孩可能還沒有牙齒,但牙醫師可以有機會指導父母作適當的口腔保健,而且小孩有奶瓶性的蛀牙,愈早給牙醫師看,治療效果愈好。
  2. .牙齒未長前可在餵食後用軟布擦拭牙床。
  3. 牙齒一長出來就用溼紗布或乾淨布擦拭牙齒前面及後面來清潔之。
  4. 在孩子年幼時,就養成每天刷牙數次的習慣。
  5. 每天二到三次以軟毛牙刷及少量含氟牙膏(可請教牙醫師使用何種牙膏)刷孩子的牙齒,也讓孩子學習刷牙,但父母清潔牙齒的責任可能需持續到五到六歲左右。
  6. 一般建議應在進食後十五分鐘內要刷牙(漱口是不夠的)。
  7. 千萬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或邊哺乳邊入睡,如果寶寶必需要用奶瓶,其中只 能放白開水。小孩應在一歲左右開始斷奶瓶,如此不但有益其他養份之攝取,減少蛀牙也使牙床的生長發育不致受礙。
  8. 甜或酸的零食或飲料應局限在進食前後食用,且餐後應刷牙,正餐間的零嘴應選不含糖的。
  9. 牙醫師有時會建議在牙齒的咬合面上塗佈溝隙封填劑來減少蛀牙的機會。
  10. 請教你的牙醫師如何使用氟化物來保護孩子的牙齒。

 

 

 

 

 


 
 

▌周歲前寶寶的口腔保健


我們常說寶寶出生後前幾年身體的健康會影響到他將來10年內的成長發育。但你可知道在周歲前的口腔照顧,可能影響到他一生的口腔健康嗎?剛滿週歲的寶寶,口腔中可能只長了前面上下顎各四顆白白的門牙。但是從牙齒生長發育的觀點來看,在1歲的時候,所有的乳牙(上下顎各10顆),及部分永久齒(恆牙)的門牙,犬齒及第一大臼齒均已在顎骨內發育成形了。

保有自然完好的牙齒
細說從頭,乳牙的牙胚發育約開始於懷孕的第6-8週,到第12週左右所有的乳牙平均會出現鈣化的跡象。出生時各乳牙的牙冠約已鈣化達1/3~6/5之間,恆牙的發育則約在懷孕第12~20週間開始,其中第一大臼齒約在出生時即呈現鈣化的現象,其他的恆牙則在出生後3歲以前陸續開始鈣化。由於每一顆牙齒的發育由鈣化、牙冠形成,萌出到牙根完成均需4-5年時間。因此牙齒形態的發育在出生後仍延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對外來的影響最為敏感,而對其形狀、顏色有決定性的改變。這些外來的影響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性的素。
舉例來說,全身性的因素,例如在一歲以前的連續高燒,或服用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常可在六~八歲上、下顎恆齒門牙萌出時,發現其牙冠上有如年輪般帶狀的鈣化不良或變色情形。局部因素則如乳齒門牙因外傷或是嚴重齲蛀造成發炎長膿包,可能導致後繼恆齒門牙牙面出現凹陷、變形的現象。牙齒的構造如牙釉質、牙本質等並無再生能力,在發育期間所造成的缺陷都是永久的且非可逆性的。此種凹陷或鈣化不良的地方也常是牙菌斑最易聚集,進一步造成齲蛀的地方。雖然目前牙醫學在材料與技術上的進步,這些病變都能得到完善的治療,但何不幫自己心愛的寶寶保有自然完好的牙齒呢?在牙齒生長發育的期間注意營養的均衡,尤其維生素A、C、D及碘之攝取更不可忽略。長牙是周歲前寶寶口腔發育重要的里程碑,也是適時斷奶,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建立定期口腔保健的指標。

新生兒牙的萌出
寶寶的第一顆牙齒通常在6~9個月時由下顎前面先長出來。但也有少數的新生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後幾個月內就萌出牙齒,稱為新生兒牙(Natal tooth或Neonatal tooth),這種牙齒有些是牙胚發育殘餘的鈣化物質,有的是多生牙,但大部分屬於正常的乳齒門牙。老一輩的人常對新生兒長牙有不好的看法,認為應當拔去,但就整個齒列的發育而言,如果萌出牙齒的形狀,位置萌發順序都在正常範圍的話,這種情形也只是個人牙齒發育的早晚先後,並無不正常之現象。要注意的是,如果診斷是正常的乳牙,應儘可能保留下來。因為在這階段過早喪失乳齒門牙,常會導致後來萌出之牙齒佔入該牙的位置。而於乳齒列期階段即造成牙齒中線偏移。往後更換繼生的永久齒時也易造成空間不足,牙齒擁擠及中線偏歪的矯正問題。考慮新生兒牙是否要保留,除了辨別是否為正常乳牙外,也應考慮的是該牙是否牙根過短,可能鬆脫致寶寶吞食或吸入;對寶寶上顎、舌頭、嘴唇是否造成創傷;及母親哺乳之是否不具疼痛等問題。

胎兒在母體懷孕的第35週左右即有吸吮機轉的出現。一旦出生即有吸吮動作的發生。出生到了3~4個月左右,寶寶對養份之攝取幾乎完全來自母奶或奶瓶餵食。約在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長出第一顆門牙,此時應適時逐漸斷奶。所謂斷奶並不是指停止吃奶,而是慢慢減少餵母(牛)奶而增加固體食物。另一層意義是把由吸吮力獲得牛奶或母奶的方式,改變成為用杯子方式來獲得。其目的不只在於快速補充成長所需的營養,也是訓練咀嚼的能力。通常斷奶是由第5~6個月開始,而在周歲左右完成。從口腔保健的角度來看,牙齒一旦萌發就有可能蛀牙,必須有意識地去注意。過度使用奶瓶,尤其是把牛奶、果汁或加甜的飲料放在奶瓶中給寶寶安撫入睡最要不得。臨床上有11個月不到就產生嚴重齲蛀的報告。由於奶瓶比用杯子或湯匙來得容易,寶寶也懂得偷懶,父母親也未注意到其嚴重性,加上無法適當地替幼兒清潔口腔,則新長的牙齒整天與牙菌斑及食物糾纏不清,自然就易導致蛀牙。睡眠時因為口水分泌少,自淨作用降低,更加速牙齒的齲蛀,這種症候群在小兒牙科有一專有名詞稱為奶瓶性蛀牙(Baby Bottle Tooth Decay,BBTD)其特色為口中所有牙齒除了下顎門牙外均有齲蛀,且常以上顎門牙最為嚴重。奶瓶性蛀牙的名稱也常使人誤解餵食母奶就不會蛀牙,事實上若未有適當的口腔清潔,萌出的乳牙也同樣有齲蛀的可能。另外一個使用奶瓶或是安撫奶嘴太久的後遺症就是使幼兒的顎骨變形,變成嘴巴翹翹。甚至前面牙齒開咬(無法對咬)的狀況。類似的開咬情形也會出現在長期吸吮手指的孩子。牙齒外暴除了美觀、咀嚼功能不佳之外,常見的是在跌倒或碰撞時首當其衝,易致斷裂或創傷。

口腔清潔不能忽視
目前臨床的小兒牙科病人中,有相當多的兒童因為具有BBTD而必須接受相當多的治療。有的由於年紀太小缺乏合作能力,牙齒齲蛀太多,幾乎無法進食,而在使用全身麻醉下治療的也不少。最重要的一點是BBTD是一種疾病但卻也是一個可以完全避免的疾病。除了前述強調斷奶的必要性之外,口腔清潔工作更是不能忽視。通常6個月以內的小孩,尚未長牙可於餵食後以溼毛巾擦拭口內及牙床。當長牙只長前面門牙及犬齒時也是用溼毛巾即可,時機是在進食後及睡前,尤其是睡前一次徹底清潔口腔是很重要的。待後牙也萌出則要使用牙刷及牙線了。清潔時姿勢很重要,主要以能使寶寶及父母皆很輕鬆,且父母可以清楚看到孩子口內情形為原則。常用的方法是父母站在孩子的側後面,或讓孩子半躺在大腿上來作,因此浴室並非理想的地方。很小的寶寶有時需要父母兩人面對面而坐,膝靠膝,讓孩子平躺在兩人大腿上,由其中一人控制手腳動作,另一人負責口腔清潔。

總括前面提到的一些情形可以發現在寶寶成長的第一年裏,從齒列生長及保健來看,不止要給予充分的營養,更應注意斷奶及口腔的清潔。及早養成良好的飲食及口腔衛生習慣,減少幼兒遭受蛀牙的痛苦,對其將來的永久齒也都會有長遠的影響。以前的建議是在寶寶滿3~4歲時給牙醫師作第一次口腔健診。但目前的重點則是強調在長第一顆牙時或不要超過一歲即作第一次的檢查。除了一般口腔檢查之外,更重要的讓牙醫師有機會指導你如何照顧寶寶的口腔,凡事由預防的角度來作都會比事後的亡羊補牢要好得多了。孩子的口腔建康實在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正確地替孩子清潔口腔


學齡前孩童由於尚不易獨立將牙齒刷乾淨,因此父母必須負起督導的責任,在大部份的情形下應再替孩子刷一次牙;而正確替小孩清潔牙齒的方法,可以使幫小孩刷牙成為一種享受,增進親子間融洽的關係。使用含氟牙膏非常重要, 2014年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建議, 有蛀牙風險的嬰幼兒牙齒一長出來就應使用含氟牙膏。二歲以下使用薄博一層的量, 刷完用紗布拭去多餘的牙膏即可。

嬰幼兒口腔清潔如何開始
(1) 出生至七個月時,父母應以手指捲紗布或用棉花棒以溫開水沾濕,輕拭舌頭、牙齦上的殘渣,並養成餵食後即清潔的習慣。
(2) 七個月至一歲半時,乳牙開始由前面萌出,每進食完畢,應以紗布或棉花棒沾濕擦拭牙面污穢。
(3) 一歲半至三歲時,每進時完畢由父母負起清潔之責。為減少蛀牙機會,應避免糖份高、黏性強的甜食,及含著奶瓶睡覺。

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刷牙
二到三歲的孩子就可以教他們刷牙,但是學齡前的孩童是沒有辦法徹底刷乾淨自己的牙齒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再幫他們刷一次。另一折衷的辦法是白天飯後由小孩自己刷,但睡前那一次父母親必須親自再替他們刷一次。

幫小孩刷牙的要領
(一)場地
只要是方便舒適、光線充足,父母親可以清楚看到孩子口腔內的地方都可以,如客廳、書房或臥室。浴室由於地板較滑,並非合適場所。

(二)姿勢
重點在於父母可以清易看到口腔內各個部位,大人應站在孩子後側方的位置。
1.坐在沙發或椅子上,讓孩子斜躺在大人的腿上。
2.孩子扶著桌站立,大人立於其後側方,讓孩子頭部微微仰起。
3.二歲以下的幼兒,可由兩個大人膝靠膝對坐,孩子躺在倆人大腿上,一人握住孩子拳頭並以手肘固定雙腿,另一人作清潔工作。

(三)手勢
務必以一手(如左手)手指將孩子臉頰拉開,才能清楚看到口內情形,再用另一隻手持牙刷刷牙。

(四)方法
因乳牙的形狀比恆牙矮胖,以水平方式橫刷即可,但是必須將牙齒的每一面都刷到。

(五)時機
每天至少二次, 或是三餐飯後及睡前,尤其睡前是一天中刷牙最重要的時機。

(六)牙膏
不論年齡均應選用含氟牙膏,含氟濃度1000 ppm以上,每天二次。用量在2歲以下只要薄薄一層,3-6歲可用約碗豆大小的量, 刷完後監督孩子將牙膏吐出, 以少量水漱口。

(七)牙刷
1.軟毛圓頭牙刷。
2.刷頭大小合適可以放到口腔後面。
3.刷頭長度可以一次刷2~3顆牙。
4.刷毛至少3~4列。
5.刷柄易握。

何時改橫向刷牙為正確的刷牙法
孩童自六歲以後,恆牙陸續長出,這時小孩手臂及手指的動作協調較佳,可以嘗試教導其採取小圓圈式的刷牙。貝式刷牙法則等到恆牙大多萌換完時較宜。

幫孩子使用牙線潔牙
牙線主要是用來輔助牙刷清潔積在牙縫中的細菌,並不只是去除食物殘渣而已,所以不論是否有食物塞在牙縫,都必須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清潔所有的牙縫。

 

 

 

 

 

 

 


 
 

▌奶瓶性蛀牙


奶瓶性蛀牙是學齡前幼兒最常見的蛀牙型態,這種蛀牙往往是因為不當的餵食
習慣所造成的。

奶瓶性蛀牙的表徵
通常父母在小孩1歲半左右才發現,小孩的上顎門齒靠近牙齦的地方,有白色脫鈣的現象,慢慢地顏色會由淡黃色逐漸變深棕色,如果仍不加以控制,很快地蛀牙現象會圍繞在牙齒周圍一圈,若小孩不小心摔倒(這在學步期時常發生),撞到門齒,這些牙齒就很容易折斷。如果不良的習慣持續太久,這種型態的蛀牙還會擴及乳臼齒。

奶瓶性蛀牙的成因
形成奶瓶性蛀牙的原因,可以分四方面來說:(1)細菌(2)可供發酵之醣類(3)牙齒(4)時間,四者缺一不足以行成。此種型態的蛀牙是乳牙萌出後,由父母或照顧者獲得變形鏈球菌,經不當餵食習慣造成可發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因而造成蛀牙。
(1) 細菌
與奶瓶性蛀牙關席與奶瓶性蛀牙關係最密切的細菌是變形鏈球菌。當嬰兒長第一顆乳牙時,變形鏈球菌就在牙齒表面繁殖,此種細菌的最大來源是嬰兒的父母親,而主要傳染媒介就是經由口水。

(2) 可供發酵之醣類
牛奶、母奶、果汁、飲料、蜂蜜、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的可發酵醣類,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後產生酸,造成牙齒表面脫鈣。
這些食物如果餵食不當,以牛奶為例;一天吃奶的次數頻繁且每次吃奶時間很長,或特別喜歡睡前喝奶,造成含乳醣的奶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助長變形鏈球菌的滋長,繼而產生齲齒。如果使用奶嘴沾蜂蜜的方式來安撫嬰兒入睡,也同樣會造成奶瓶性蛀牙。

(3) 牙齒
奶瓶性蛀牙最先侵犯的牙齒是上顎門齒,一方面是這些牙齒最早萌出,另一方面牛奶餵入口中最先以及接觸最久的也是這些牙齒。如果不當餵食習慣持續下去,蛀牙也會波及上下顎乳臼齒,而下顎門齒由於受到舌頭的保護,所以是乳牙中最不容易發生蛀牙的牙齒。

(4) 時間
餵食的次數以及每次餵食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奶瓶性蛀牙的嚴重性。睡眠時我們腔唾液分泌以及吞嚥的動作都會減少,所以含著奶瓶睡覺時,所吸入的奶就浸泡在上顎乳前牙四周,長此以後,就容易使剛萌發的乳牙產生蛀牙。

奶瓶性蛀牙的預防
● 由嬰兒出生開始,不論餵牛奶或母奶都抱著餵食,最好能在20分鐘內餵食完畢。
● 未長牙之前,每次餵食完後可拿溼紗布或毛巾抹去口腔內的奶渣,而牙齒萌出以後,就可以開始使用軟毛牙刷為小嬰兒刷牙,從小建立起根深柢固的好習慣。
● 小嬰兒6到9個月時,逐漸改用杯子來喝奶。
● 可以利用玩具、哼歌,或播放柔和的音樂,並且抱著小嬰兒搖晃哄他睡著,來代替睡前一瓶奶。
● 可用開水取代瓶中的奶,或以逐漸稀釋的方式,來戒除睡前吸奶的習慣。
● 在小孩6個月到1歲期間,乳牙陸續萌出時,應該帶去給兒童牙科醫師檢查。

奶瓶性蛀牙的治療
奶瓶性蛀牙到某一程度,就會引起牙痛,輕微時可以填補蛀洞,嚴重時會發炎,甚至引起顏面腫脹,而必須做根管治療或拔除。
嚴重的奶瓶性蛀牙,會造成飲食不便,影響發音,甚至將來恆牙的排列也會受到影響。尤其奶瓶性蛀牙患者的年齡較小,也會增兒牙醫師治療時的困難度,所以如何預防奶瓶性蛀牙的發生,就顯得益形重要了。

 

 

 

 
 

▌吃氟錠可防蛀牙


對成長發育中的孩童,讓氟與牙齒直接的接觸,可幫助發育中的牙齒不容易齲齒。
國外飲用水含氟已盛行三、四十年,外國兒童笑開來是一口美齒,而台灣的兒童卻「羞於啟齒」,原因何在?因為只要一張嘴,蛀牙就現形了!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但台灣兒童的齲齒率為什麼還是這麼高?根據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任蔡宗平指出,從一九八三年以來,四份有關全國性的學童齲齒的調查報告結果均顯示,平均高達九十﹪以上的學童都有齲齒,必須付出相當高的經濟成本,顯示加強齲齒的預防工作有其必要。
蔡宗平主任表示,齲齒的預防方法有很多,包括刷牙、甜食的注意,將天生凹凸不平的牙齒整平、使用氟化物等,其中,使用氟化物是目前對於齲齒預防效果最好的一種。

使用氟化物的方式包括國外行之有年、國內闕如的飲水加氟,以及服用氟錠、使用含氟牙膏、使用含氟漱口水、含氟牙線等。蔡宗平醫師說,飲水加氟是其中最經濟、最安全、成功率最高,且在日常生活中最方便的方式,而且早在一九六0年代以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建議各國使用,英、美等國使用三、四十年來,小朋友幾乎都不生齲齒,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並非外國小孩不吃糖之故,主要是與飲水加氟有關,因為飲水加氟是一種普遍的預防措施,對於弱勢族群、缺乏自我照顧能力或是齲齒高危險群者,其預防效果更為顯著。

所謂飲水加氟,蔡宗平表示,正確說法應是調整自來水中氟的濃度,使能維持在0.5到1ppm的有效預防齲齒範圍。但有鑑於國人對於普遍存在這個大自然界、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十三大元素之一的「氟」認識不夠,且有誤解,短時間內還不可能讓台灣的「公共液體」--自來水之含氟濃度由現行不足0.3ppm調高到0.5ppm以上,因此口服氟化物補充劑如氟錠(國內已有)或滴劑(國內目前沒有)就成了替代品之一。

氟錠適用於什麼樣的年紀?蔡宗平醫師指出,最適合的年齡是六個月大的嬰兒到十六歲的青少年,六個月到三歲的幼兒每天可吃0.25mg,三到六歲則可吃0.5mg,六歲到十六歲則需量1mg。
口服氟錠,一天口服一次就已足夠,而且服用後三十分鐘內不要喝水或吃東西,也忌與牛奶混著吃,以免氟與鈣結合而影響氟的吸收量,因此以睡前服用效果最好。不過,蔡宗平醫師也指出,口服氟錠因為必須養成習慣,持之以恆不間斷地從六個月服用到十六歲,不能三天打漁五天曬網,吃三天停兩天,或只吃三、五個月,都是沒有用的。

蔡宗平醫師說,使用氟化物預防齲齒,最重要的是讓牙齒與氟經常接觸,對成長發育中的孩童,除了讓氟與牙齒直接的接觸,氟也可經由循環系統吸收,可幫助發育中的牙齒不容易齲齒。從乳牙一直到十六歲是牙齒的發育期,也是對氟最有需要的階段,至於成年人,只要局部以含氟牙膏、牙線或漱口水來預防,並不另需使用口服氟錠。

氟化物 Q&A
Q哪裡有氟?
A氟存在於許多地方,如:空氣,水中,礦物,土壤及食物等等。而水中氟的含量,特別是地下水,與該地土質有關。氟是人體中許多重要生理循環的必要元素,主要存在於骨頭及牙齒的法瑯質中。

Q氟如何預防蛀牙?
A蛀牙是由於牙齒法瑯質中的鈣質被細菌產生的酸所溶解而產生的,氟預防蛀牙的主要機制就是強化法瑯質的結構,增加它的抗酸性。氟還可以抑制口腔內細菌生長,同時幫助修復剛有脫鈣現象的法瑯質。

Q使用氟化物是否就不會蛀牙?
A牙科醫師建議使用氟化物包含飲水加氟,全口塗氟,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及氟錠等,但是僅用一種氟化物並無法奏效,必須要適量使用氟化物,加上其他各種預防方法,如:防蛀封劑,定期半年回診,加強口腔衛生及改善飲食習慣等,這些工作一樣都不可少才可以徹底避免蛀牙。


 
 

▌牙醫師如何用氟化物來保護您孩子的牙齒

牙齒經常和氟化物接觸,可以增加牙齒對齲齒的抵抗力,因此牙醫界經常利用氟化物作為口腔保健的方法。

(一)飲水加氟
飲用水加氟是預防齲齒最安全、經濟、有效的方法,歐美國家已行之多年,證實可以有效地降低齲齒發生率達65%。目前國內也正在研究評估其可行性。

(二)局部塗氟
自幼兒3歲以後,可以由牙醫師視情況施行,每三個月到半年一次。塗氟時先讓牙齒清潔乾燥,局部塗氟4分鐘,塗後30分鐘內避免進食或喝水、漱口,以促進牙齒表面對氟化物的吸收。

(三)含氟漱口水或家庭用局部塗氟
對於吞嚥動作已經成熟及較易齲齒的孩童,以及對於齒列矯正患者、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者、口腔開刀牙齒固定者及智能或肢體障礙者,由牙醫師評估個人狀況,建議氟化物使用的種類、濃度及使用次數

(四)含氟牙膏
孩童在家長的協助下使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的齲齒機會。對於吞嚥動作尚未成熟的幼兒,使用薄薄一層即可。

(五)氟劑
飲水未加氟地區,可以在牙齒發育的年齡(0~13歲)給予適量的氟劑。但是必須遵照牙醫師建議的每日劑量,在睡前或刷牙後,將氟錠含於口中,待溶化後以舌塗布牙齒上再吞食,且不宜與牛奶一起吞食,以免影響氟化物之吸收。氟錠也必須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幼童誤食過量。

 

 

 


 
 

▌臼齒的保鏢 –樹脂溝隙封填劑

健康的臼齒在咬合面上常有許多很深的小窩及小裂溝,這些深的溝隙及凹陷,是牙齒發育上的一種「缺陷」屬於正常的變異。食物的殘渣及幼兒的奶垢很容易積存在裏面,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如果未能適時清除乾淨,日積月累,就有可能形成蛀牙,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咬合面齲齒。

基於預防的觀點,在兒童牙科臨床上有一種聚合硬化樹脂的封填材料-溝隙封填劑。這種材料在聚合硬化前是流動性很好的液體,可以滲入經過打磨、酸蝕後的溝隙和凹陷,再以鹵素燈照射,使其立即堅固硬化,就可以附著在牙面上把溝隙封住,減少食物殘屑的堆積。塗布封填劑後的牙齒,其咬合面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淤積,也能夠讓口腔清潔的工作更容易進行。刷牙刷得乾淨,當然也就不容易蛀牙了。經過10年以上的臨床研究證實,齒溝封填可以有效減少咬合面上的齲齒,而對於剛萌發的牙齒,尤其是恆牙第一大臼齒,預防效果特別顯著。

一般而言,孩子於2至3歲乳臼齒長出後,就可以依孩子的配合程度開始做齒溝封填,通常可維持2-3年左右,由於溝隙封填劑位於咬合面,難免會脫落或磨耗掉,因此定期每半年一次回診檢查其完整性或把掉了的封填劑重新填補,更能確保其預防齲齒的功效。溝隙封填劑也可以和現代的複合樹脂補牙材料搭配使用,進行保守的預防性填補技術,使齒質的破壞減到最少。

現代牙醫學注重預防,治療時也盡量保守。與傳統的銀粉填補相較,溝隙封填劑和預防性填補技術提供一個牙齒永保年輕的途徑。銀粉因和牙齒之間沒有黏結性,在治療時需挖出一定大小以上的窩洞,銀粉才具備足夠的固著性及強度。有時為了避免以後的蛀牙只好把沒有蛀但是可能會蛀的小溝隙一併去掉,即所謂的擴充性預防觀念( Extension for Prevention) ,正確的說應稱為破壞性預防,因為一部分健康的齒質必需去掉。但是一旦再有新的蛀牙,所剩下的齒質又必需再去掉,也就是有如單行道般只能往下坡走,導致原本不大的蛀牙在幾次的治療後,由小洞變大洞最後成為假牙牙冠。預防性填補技術,剛好相反,首先在填補時僅去掉被蛀蝕的部分,可能會蛀的小溝隙則以溝隙封填劑保護。一方面保留較多的齒質,一方面有必要再治療時也大多只需重放溝隙封填劑,則牙齒有如再生般又回到年輕的階段,形成一個良性的年輕化循環。

「預防勝於治療」,對牙齒的疾患而言尤其重要。失去或破壞的齒質不可能再長。因此,早期的預防,才是保養牙齒最重要的工作。當孩子們的臼齒長出來時,不要忘了讓牙醫師為她們提供一個守護神--溝隙封填劑。


 
 

▌六歲齒 -易受忽視的恆牙第一大臼齒



恆牙第一大臼齒是我們口腔內長出的第一顆恆牙,通常在六歲左右開始萌發,所以又稱「六歲齒」。由於它的萌發(長牙)並未取代任何乳牙,不似一般所謂的換牙。因此,家長常把它們誤認為是乳牙還會換牙而忽視它,甚至等到嚴重齲蛀無法保留,必須拔除時,才知道是恆牙,又是負有重責的大牙時,才後悔不已。

恆牙第一大臼齒的牙胚,從出生前胎兒六個月大時,就開始發育。約莫三歲時,牙冠鈣化完成,而六歲左右,開始萌牙。順序通常是下顎左右側先長,再上顎。其萌牙的部位是在第二乳臼齒的後面,因此沒有替換任何乳牙。它們的形狀和最後一顆乳臼齒相似,但較大且顏色較黃一些。約在同時期,下顎正中門齒也常因要換牙而有動搖或脫落的現象,家長多注意到前面牙齒的變化,但不容易發現恆牙的第一大臼齒也要萌發了。

從6歲左右開始換牙一直到12歲左右,所有的乳牙全部替換為恆牙的期間,稱為混合齒列期,是乳牙與恆牙同時存在口腔內的一段時間。這個過渡時期,對於孩子們齒列咬合甚至顎骨的正常發育均有決定性的影響。恆牙第一大臼齒的重要性,不止在於它將承擔大部分咀嚼的任務,這四位分布在口腔上、下、左、右據點的大將,也決定將來上、下顎骨咬合關係的建立。由於它們萌發的時間與位置,其存留會直接、間接影響其他恆牙的排列位置與健康。對於這麼重要卻又常被忽略的第一大臼齒,如果不好好保養,如何期待它們為我們服務一輩子呢?

那麼如何保護這些恆齒第一大臼齒的健康而預防齲齒呢?首先,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是最重要的。有些孩童不愛刷牙甚至都不刷牙;而一般的孩童多不能有效的把牙刷乾淨。此時,由兒童牙科醫師對孩童及家長施予口腔衛生指導,並請家長的多加鼓勵,督促孩童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是相當重要的。然而,一般大臼齒(其他牙齒也會有)咬合面常有深的溝隙及凹陷,這是牙齒發育上的一種「缺陷」(屬正常的變異),是最易塞食物殘屑而不易刷乾淨的地方,這些溝隙就成了細菌的溫床,進而變成齲齒的發源地,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恆牙咬合面齲齒。基於預防的觀點,在兒童牙科臨床上有一種聚合硬化樹脂的封填材料-溝隙封填劑。這種材料在聚合硬化前是流動性很好的液體,可以滲入經過打磨、酸蝕後的溝隙和凹陷,經過光聚合硬化後,就可以附著在牙面上把溝隙封住,減少食物殘屑的堆積。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這種溝隙封填劑對咬合面齲齒的預防有很好的成效,尤其是對剛萌牙之臼齒。由於溝隙封填劑位於咬合面,難免會脫落或磨耗掉,因此定期每半年一次回診檢查其完整性或把掉了的封填劑重新填補,更能確保其預防齲齒的功效。

如果這些恆牙大臼齒已經開始蛀蝕,且有窩洞產生時,就必須用傳統的牙體復形治療(一般所謂的補牙)。所幸現在的治療以保守為原則,在?洞不大時可搭配溝隙封填劑,使齒質的破壞減到最少,若當蛀洞太大、太深,並視情況以牙冠(牙套)或電腦瓷牙修復的方式,把牙齒保護起來。若波及牙髓時,還須另外接受齒內治療(俗稱抽神經)。如果牙齒無法保留必須拔掉,其留下的空間若未及時處理妥當,將會造成其前、後鄰牙的傾倒,及相對顎的牙齒過度萌發,容易造成牙周病或假牙製作的困難,也導致不必要的矯正等一連串不良後遺症,其影響一生均存在。

「預防勝於治療」,對牙齒的疾患而言尤其重要。失去或破壞的齒質不可能再長。因此,早期的預防,才是保養牙齒最重要的工作。恆牙第一大臼齒因其萌發的時間和位置,最易被家長們誤認為乳牙而忽視,終至嚴重齲齒甚至拔除(有些牙齒原可治療保存,卻誤以為會換牙而漠視它)。定期口腔檢查,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少吃零食、甜食),定期塗氟,善用早期溝隙封填劑,才能讓您孩子的牙齒有個健康的基礎,一生受用不盡。

 
 

▌讓孩子吃得高興也吃的健康


若想讓孩子吃得盡興,且不受牙病之苦,除了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外,更必須配合飲食管理,選用適當的食品及控制易致蛀牙的食物。
一般來說,黏滯性高、含糖及精緻的糕餅類,是容易造成蛀牙的食物,因此,父母在為孩子安排食物,尤其是餐外點心時,應仔細地選擇。

選擇食物的原則
(一) 監督易蛀牙食物(如糖類、餅乾)的攝取量,但不必將其完全排除於孩子的食物之外。
(二) 父母應與孩子共同培養飲食的習慣,以便孩子上學後能養成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

控制飲食的作法
(一) 將容易造成蛀牙的食物儘量限制在三餐前後吃,並鼓勵餐後刷牙及刷牙後不再進食的衛生習慣。
(二) 購買食品前應養成先讀標籤的習慣,對於含糖成份過高的食品,應避免購買。
(三) 慎選三餐正食間的點心:
        1.少食用含糖易黏牙齒的食物,選擇其他適合的代用品(請參見附表)。
        2.選用蔬果類作為學齡前孩童的餐間點心。
        3.父母或長輩勿以糖果作為孩童表現的獎勵。
        4.家庭成員的立場必須一致,以免混淆孩童的觀念。

 

易齲齒食品

建議取代食品

糖果類

巧克力
口香糖
硬糖果
棒棒糖
花生酥
太妃糖等

爆米花
蘇打餅乾
低糖份飲料
無糖份口香糖
花生、核桃
葵瓜子
饅頭
包子
酪餅等

糕餅類

冰淇淋
甜甜圈
蘋果派
蛋糕
含糖餅乾等

飲料類

巧克力牛奶
可可
汽水
可樂
加糖果汁等

水果類

葡萄乾
水果罐頭等

未經加工之生鮮蔬果

塗抹類

果醬
蜂蜜
花生醬等

雞肉塊
肉鬆
魚鬆
魷魚絲。

 


 
 

▌障礙兒童的牙科治療


對於身心殘障者的照顧,以往都只注重於生命的延續,但隨著醫療的進步,殘障人士的生活品質也受到應有的重視。由於殘障者在肢體或智能上的缺陷外,常伴隨其他全身性疾病,使得本身或負責照顧的人,在諸多繁瑣的日常起居照料外,易於忽略其口腔的保健。牙齒口腔是每天三餐進食,與人語言溝通不可或缺的關口。擁有一副健康的口腔,不僅可免除因牙疾所造成的疼痛、感染,也可使進食成為一種愉快的經驗,增進殘障者人士的生活品質。過去殘障者口腔保健工作的缺乏,除了病人與家屬無心的忽視之外,較少牙醫師提供適切的服務,也是使許多有意尋求改善的家長感到氣餒的原因之一。目前國內牙醫界有心人士也認識到這一需求而加以推廣,另一方面接受專業訓練的牙醫師也逐漸加入陣容,期能為殘障者的口腔保健盡一份心力。

殘障者的牙科疾病,基本上和平常人並無兩樣,但由於其身心殘障的限制,使其在接受牙科治療時可能會遭遇與一般牙科病人不同的困擾。而治療處理殘障者牙科問題之方式也必需依個別的情況加以改變,期能提供最好的服務品質。

一般言,對殘障者的牙科治療計劃應考慮其持久性,因此在選擇治療的材料或方法時,應以耐久且易於保養者為優先。又由於殘障者接受治療時,往往比平常人多費時間、精力及金錢,因此為確保治療後的效果以及減少將來新的疾病產生,預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殘障者居家口腔保健手冊的目的也即在灌輸此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預防工作的內容應請教牙醫師針對個別情況,考慮有效、經濟及可行性來訂定一套預防計劃據以實行。
殘障者接受牙科治療時或許在智能或肢體上難以和牙醫師充分配合,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傳統的行為管理方法加以引導--如講、看、作的順序介紹法。另外不斷地重複及適時適切的正面鼓勵或反面制止均是有效的行為控制技巧。有一部份的病人,有時因為肢體無法適當控制或智能發育不足以溝通時,可採用其他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接受治療;此時依個別行為的表現及智能發育及口腔疾病嚴重的程度可選擇施用笑氣鎮靜法、術前投藥法或是全身麻醉的方式來進行牙科治療。對於無法合作又需相當複雜牙科治療的殘障者,在全身麻醉或深度鎮靜法的方式下施行治療可說是一最安全可行的選擇。

在平常的治療有時需借助一些額外的器具來幫忙固定殘障者的肢體或頭部,稱為肢體限制(Physical Restraint)。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於保護病人,避免其不自制的動作於治療過程或無意中傷害到他自己。另一方面利用這些限制可使牙醫師治療的效率提高許多,而縮短治療的時間,這對殘障者接受牙科治療上有相當大的幫助。由於某些肢體限制的器具在外觀設計上看起來像是把人綁住,所以在使用這些限制時,牙醫師尤其家長們均應認識到這並非是一種懲罰而只是藉以提醒、協助殘障者控制某些不適宜的動作。事實上,在以往的經驗及研究中也常顯示在施用肢體限制時,病人會有如受到保護般的安全感而更加合作。
殘障者若伴有其他全身性的疾病,則應在治療前先與診治的醫師充分溝通會診,在必要的情形採取適宜的預防措施(如先天性心臟病需給預防性之抗生素等),或治療計劃上的改變。
殘障者口腔保健的工作除了牙醫師的治療外,家長的配合更是成功的最大因素。 平常家居維持良好的飲食及清潔習慣,並定期接受牙醫師的檢查與預防保養,相信這些特殊的大小朋友必然也能與一般人一樣享受健康美麗的口腔。


 

 

 

 

 

 

 

 


 
 

▌矯正中牙齒保健須知

 

A刷牙法:
1. 將每顆牙齒沿著矯正線分為上下兩部份,以小幅度的旋轉方式來刷!
2. 要按照一定順序,牙齒每一個地方都要刷到!
3. 刷牙時,刷毛要貼緊牙齒,並且僅量伸入牙縫。
4. 刷牙齦時,刷面成45度輕輕的深入牙齦溝!
5. 牙齒間及矯正器兩側用單束毛牙刷或牙縫刷,伸入矯正金屬線與牙齒間的空隙,上下來回地刷。

B.專用牙線使用法:
棒型
1. 用微向外彎的上下摩擦運動,將靠外側的牙線支柱沿著牙縫伸入牙齒與矯正線間的空隙,同時將牙線滑入牙縫中,並避免用力碰撞矯正線或矯正裝置。
2. 以上下摩擦的方式去清除牙縫及牙齦溝內之牙菌斑;取出時,同樣使用弧形上下摩擦運動滑出牙縫。

線型
1. 用牙線棒之引導柱去感覺牙縫的位置,並將引導柱沿著牙縫向外旋轉穿過牙齒與矯正線間之空隙。
2. 用另外一隻手將引導柱拉出,將牙線纏繞於雙手中指上,並用食指及大拇指持著牙線並拉緊,用前後摩擦方式滑入牙縫中。
3. 以上下摩擦兩側牙齒表面的方式清除牙縫及牙齦溝內的牙菌斑;取出時,將牙線滑出牙縫,放鬆一端持著牙線的手,另一手持著引導柱將牙線拉出。

牙齒保健須知
為何矯正中的牙齒保健很重要?
矯正中的牙齒在移動過程中,牙周組織會較平時脆弱,再加上矯正器會增加食物殘渣的附著及刷牙的難度,若不特別加強口腔保健的訓練,將極易產生蛀牙、牙齦炎、牙齦出血及牙周病等併發症。

為何矯正中的牙齒要用專用牙線?
因為牙刷的刷毛無法進入狹小的牙縫中,而漱口水及沖牙機也無法有效清潔牙縫內的牙菌斑,因此牙醫師一致認為,必需使用牙線,才能徹底清除牙縫內的牙菌斑,因此牙醫師一致認為,必需使用牙線,才能徹底清除牙縫內的牙菌斑,預防蛀牙及牙周病。一般市售牙線棒並非針對矯正專用而設計,因此使用不易而且容易傷害牙齦及碰落矯正器。所以,請您一定要遵照醫師指示:勤刷牙,用矯正專用牙線!


 
 

▌矯正後的保定工作和保定裝置


1、何謂保定?為什麼需要戴保定裝置?
牙齒經由積極性的矯正後,會變的稍有鬆動,並有若干程度不等的牙周組織受傷。為了能夠使矯正移動後的牙齒能停留於新位置上,以等待牙周組織重新恢復正常,並讓齒槽骨能再塑
型以穩定牙齒,就必須戴保定裝置。
一般而言,凡是診斷及治療正確者,其保定只須用很簡單的裝置就可以獲得滿意的平衡、美觀及穩定的結果。

2、保定裝置需戴多久?每天要戴多少小時?
一般建議如下:
<1>最初六個月內,白天、晚上都要戴。
<2>在六個月內,只晚上戴。
<3>在六個月內,每隔一天在晚上戴一次。
<4>在六個月內,每隔一週在晚上戴一次。

3、保定裝置介紹:
<1> 固定保定裝置
          ․舌側弧線裝置
          ․犬齒-犬齒間保定裝置

<2> 可撤性保定裝置
          ․保定板
          ․正位器
          ․HAWLEY氏保定器

 

 


 
     
     
 
 
Copyrights © 2015 by Anthony's Dental Clinic. 臻品兒童牙科齒顎矯正專科診所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ed by Seayes